产品中心

绞吸船清淤

  • 所属分类:江河湖库清淤
  • 点击次数:81次
  • 发布日期:2024-04-02
  • 分享到:
  • 在线询价
  • 应用场景
  • 技术流程
  • 其它说明

绞吸式清淤适用于泥层厚度大的中、大型河道清淤,适合开挖杂质垃圾夹带较少的软性淤泥。绞吸式清淤是一个挖、运、吹一体化施工的过程,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泥,不会产生泥浆散落或泄漏;在清淤过程中不会对河道通航产生影响,施工不受天气影响,同时采用GPS和回声探测仪进行施工控制,可保证施工精度。但普通绞吸式清淤由于采用螺旋切片绞刀进行开放式开挖,容易造成底泥中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回淤现象。易受河道内垃圾、石块等障碍物影响,造成吸泥口堵塞的情况发生。底泥清除率一般在70%左右。

但随着清淤装备技术的发展,利用环保绞吸式清淤船进行清淤已较好地解决了底泥污染物扩散的这一弊端。环保绞吸式清淤船配备专用的环保绞刀头,具有防止污染淤泥泄漏和扩散的功能,可以疏浚薄的污染底泥而且对底泥扰动小,避免了污染淤泥的扩散和逃淤现象,底泥清除率可达到95%以上,清淤浓度高,清淤泥浆质量分数达70%以上。但受环保绞刀头结构所制约,更易受河道内垃圾、石块等障碍物影响,造成吸泥口堵塞的情况发生,导致清淤效率比普通绞吸船要低较多。




1.设备调遣

绞吸式挖泥船分体后由平板车陆路运输进场,选择合适的场地吊装下水拼装。也可以由航行方式进入目的地。

2.管道铺设

排泥管线设计以尽量缩短施工排距为原则,并应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在挖泥船尾根据实际需要连接水上浮管,浮管后接陆地管线一直延伸至堆土围护区,进入排泥堆积场内。

陆上管线在穿越道路时,采用地下埋管的形式。陆上主管线沿堤上布设,管线水陆接头处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支撑。管线架设注意事项:管线架设应根据施工进度和退水口位置及时调整。连接要牢固,接口要紧密,不得出现泄漏现象。主管线应尽量平坦、顺直,不得出现死弯。

绞吸式挖泥船后接浮管沿伸至堆场附近的岸边,再接岸管进入堆场内。在超出绞吸挖泥船额定排距时,在排泥管线中途串接接力泵船加压输送土方。正式清淤生产前,先对管线进行清水压力试验,确保全线密封无泄漏后,方可正式开始清淤生产。

3.河道清淤

(1)绞吸船定位及抛锚。当挖泥船进入施工区域后,利用 GPS定位,并用锚艇顶推船头和船尾,逐渐调整船位基本到达设定位置,抛锚时,将绞刀转移到挖泥边线上,下放到泥里定住船身,要掌握好抛锚的位置。抛锚后收紧横移缆,待锚抓住后,方可将绞刀提出泥面。

(2)疏挖顺序。首先在疏挖区边线上的第 1 条和最后一条开挖出 1 条疏浚通道,其它按船体的开挖标准宽度分条,按“近土远调,远土近调”的原则开挖。

(3)疏挖方法。挖泥船疏挖采用横挖法,即以左定位桩为主桩,作为横移摆动中心,利用左右缆交替收放,摆动挖泥。开挖好的分区由技术人员按区域编号、施工时间、施工班组和质检情况作好详细记录,并在平面图上作好标记。

(4)绞吸船起桩、放桩及移船。由于绞吸船需要起桩定位及移船,为了防止造成危险,其他船只不能再在挖泥船施工范围内进行活动。

(5)质量控制:船上配有精确的定位系统,采用船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平面定位,通过深度指示仪和绞刀压力感应器控制开挖深度,每两小时观测一次水位变化情况,随时根据水位情况调节绞刀深度,防止欠挖和超挖,并在开挖后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检测。

(6)控制测量。测量的方法采用 DGPS+水下测深仪控制测量,测量前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绞吸船有一定的吃水深度,需水面至底泥表层高度差大于80cm。绞吸船清淤施工时需横向摆动,需要一定宽度的作业面,故根据船型的大小,水面宽度需大于8-10米,一般在20米以上,过窄船难以摆动。